
文、图 / 莲蓬
全文共计近5000字,阅读需要10-15分钟
在公众号上更新了十年《垃圾日记》的莲蓬
终于要和大家直播间见面了!
2月28日晚7点
莲蓬将和神秘嘉宾一起做客自然之友视频号
聊聊她在怎样的机缘下开始记录“垃圾日记”
又是如何把这件小事坚持了十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直播间
👇
点击上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编者按
时间回溯到2015年3月,《莲蓬的垃圾日记》这个记录着莲蓬一家“零废弃生活”的年更专栏,第一次在自然之友公众号和大家见面。往后每年春节回来,她都会更新这份特别的“年度日记”,这个习惯如今已保持了十年,每年她都会收获一众迷弟迷妹,和她一起开启属于自己的“零废弃”生活。
2025年,莲蓬正在进行她的新一个十年“零”计划!(PS.她希望今年能收获更多“零废弃”战友)
莲蓬
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
“废弃物与生命”课程设计师、培训师
接下来,请和我们一起打开
《莲蓬的垃圾日记 2024》
👇

2月
2月6日
收拾屋子翻出厚厚一摞证书(不是正规的毕业证之类的),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它的材料。
拆下里面的纸留作纪念,占地方的外皮扔到楼下可回收物蓝桶,看看保洁员能不能卖掉吧。复合材质,回收价值极低,又找不到再利用的渠道。
所以我们这些年发出去的各种证书和感谢信,都只有一张卡纸,不带外皮,而且可选电子证书,连纸都省了。

2月7日
“买汉堡炸鸡送一次性手套”已经从南方城市扩展到北京了。今天这家肯德基,一次性手套没有直接放到托盘上,而是摆在柜台让大家按需自取,这样消耗量会减少很多吧。但近期观察的其他门店,手套都是强制消费,甚至有一家店,我取餐后走了几步才发现有手套,返回去请店员收回,店员不客气地把手套扔进垃圾桶,理由是顾客可能碰过了、有卫生隐患。
另外,今天的汉堡让我愣了一下,记得以前要么直接装在纸盒里,要么只用隔油纸包一下,什么时候变成里面隔油纸外面纸盒子了?多此一举(纸)啊。
于是我把干净的纸盒子拆开带回家,作为纸张回收。



4月
4月1日
去河北参观复合纸再生加工厂,正好把家里攒的1.4kg牛奶盒和纸杯带过去,当然对于人家工厂是九牛一毛。

厂里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厂下脚料,也有回收来的各种复合纸。例如食品纸包装、打印店的淋膜纸。

纸塑铝分离后,可以制作成多种再生原料和再生产品,例如塑料再生颗粒、卫生纸、清明节特供黄纸。


5月
5月11日
出差乌鲁木齐,一个人外出吃饭很难点菜——看看周围桌菜量,招牌肉菜我明显吃不完,于是点了小份的牛排小曲曲(做法有点像酸汤水饺)和凉拌豆芽,果然都好吃。
没想到凉菜量也超级大,简直比普通的热菜还多。如果卖半份就好了。
这边餐馆的餐巾纸是收费的,不错,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5月13日
出差长沙,在某家企业园区的员工食堂吃自助餐,看到了极其严格的“光盘纪律”。
对于光盘成习惯的人来说,毫无压力。不过……毕竟这里是湖南。
第一轮我每样菜只盛了一点点,先试试辣度。还好今晚只有两个辣菜。整体味道都不错。
四轮之后终于吃饱(撑)。看了看厨余桶,果然大家除了骨头和辣椒碎,没有扔掉其它食物。
去附近遛弯儿,看到了园区里的菜地。自己种的菜,更觉珍贵了。

6月
6月13日
继一次性手套之后,商家的过度服务又有了更夸张的案例:我买一碗二十多块钱的汤粉,服务员拿出一个折叠塑料包问我需不需要一次性围裙。我赶紧谢绝了。想想又后悔,应该拿过来拍张照片的。
我担心这么发展下去,以后粉面类的外卖也会默认送围裙(围嘴儿)了。越来越多的一次性用品/垃圾就是这样攀比着产生的。看上去是免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7月
7月14日
牛奶瓶的塑料盖子,攒了一大袋子,拿去街边废品回收站,我说不要钱送你了,老板娘一定要给钱,1.5公斤,价值1元2角,最后1元钱成交。嗯,裤兜好久没装过现金了。
同样攒了一摞白云豆腐的盒子,老板娘一开始不肯收,说不值钱,后来看我真是白送,又收下了。微利也是利嘛。
仔细看看,瓶盖是4号塑料LDPE的,豆腐盒是5号塑料PP的,材质都可回收,只是要攒够一定数量人家才要。
7月25日
今天在KFC问店员可乐能否打在我的自带杯里,店员说不能,因为不确定容积。
我说我的杯子有毫升刻度线,店员说他们是以盎司为单位而不是毫升。我说盎司和毫升可以换算吧,店员就不理我了。
我建议他们设置非一次性的标准量杯,就能满足自带杯需求、减少一次性杯子了。店员还是不理我。
后续:
与韩国同仁交流,得知当地数十家餐饮品牌达成了“承诺堂食不提供一次性杯子”的环保同盟,其中居然包括麦当劳和KFC。而这两家在中国的门店,从来没用过非一次性的杯子。另一位朋友说,法国的麦当劳堂食使用的是玻璃杯。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要求他们一视同仁对待中国消费者嘛!

8月
8月6日
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现场用玻璃瓶“打牛奶”,喝完洗干净瓶子拿过来再次购买,可以每瓶减一元钱。
这个循环使用的经济激励方式挺好的。不过应该在“打牛奶”的操作区竖立/张贴减钱告示,而不只是在显示屏循环显示。后者很可能顾客看不见。
另外店员的提示也非常重要。在现场没听见店员提示,是我主动问是否能退瓶,他们才告诉我有这个优惠。
8月6日
华熙的北冰洋门店,玻璃瓶汽水不仅不能退瓶,而且店员直接扔掉,不肯分类回收。前者未尽到企业社会责任,后者违反了北京市的垃圾分类规定。
数十年来,北冰洋作为北京本地名牌产品,一直坚持玻璃瓶回收清洗重新灌装(reuse),消费者也习惯了喝完退瓶,就跟燕京啤酒一样。
如果以后北冰洋完全不退瓶,每年销售的玻璃瓶将产生多少垃圾!众所周知现在玻璃回收价值很低,资源回收(recycle)难度很大。
作为消费者,如果玻璃瓶汽水失去了“回收再利用”这一优势,我也就不会再消费它,宁可选择易拉罐,至少易拉罐回收率高。
8月16日
按照国家限塑令要求,医院药房与超市、书店等零售行业一样,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所以近些年来我看到的取药窗口都不给塑料袋。不过这几天我在两家医院发现了新设备——自助取(售)袋机。第一次扫码可免费领一个塑料袋,之后就要付费了。
这样很好,谁需要谁自己花钱。我在现场观察,大部分患者都没买。
这个自助售袋机也可以用在其它场景啊,尤其是超市!
由于限塑令仅限制“具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不包括那种手撕式的连卷袋,所以超市里很多顾客大量取用免费连卷袋,非常浪费,让店家很头疼。
而《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里有一条让人看到了希望:“鼓励探索逐步实施对塑料连卷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单独收取塑料连卷袋价款,引导消费者减少塑料连卷袋使用量。”2021年还要求选取部分连锁超市门店做试点。
我们于日前向相关部门询问试点情况,可惜回复是“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以及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参与企业配合开展试点意愿不强”,所以“未正式出台连卷袋收费试点方案”。
而这个自助售袋机,刚好可以放在蔬果区供顾客购买使用,只是对于不会手机支付的老年人来说,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帮忙。
8月22日
为了调研外卖包装垃圾问题,我这个月破天荒地点了好多外卖。除了“不要餐具还被送了一次性筷子”这老生常谈的问题,还发现:
1、汤、粥为了防漏,会在盒盖之外再裹很多保鲜膜。最夸张的一小碗汤,保鲜膜长达2.63米。
2、复合材料(包括塑料、铝箔、无纺布等)手提袋质量很好,可以重复使用,但如果经常点外卖,每年攒上百个袋子,必然没法都用掉,仍然是巨大浪费啊。
8月23日
去鸟巢看演唱会,听说不让带饮料和保温杯,于是带了折叠水壶,叠起来顺利通过安检。
入场后排队去买三块钱一杯的“鸟巢水”,我问工作人员能不能不用纸杯、直接打我壶里,两位说不能,另一位大哥同意了。
买完水往看台走,发现通道里有免费直饮水!早知道不买了。不过看演唱会很费嗓子很费水,中场时又出来灌了一壶直饮水。
看到买杯装饮料的观众都被附赠一个无纺布“网兜”。其实走到看台没几步路,这玩意儿用处不大,不过可以留着以后提东西用。可惜散场后很多人扔了。
以前看演唱会,歌迷通常买很多灯牌荧光棒,质量不佳,看完就扔(包括里面的电池)。现在鸟巢不允许自带了,每个座位后面连着一支荧光棒,颜色变化由全场统一控制,视觉效果很壮观,也不会产生大量垃圾。只是不知道荧光棒里的电池是不是可充电的,如果是一次性的,希望他们能妥善处理。

9月
9月6日
2024年北京的垃圾分类,主推“低值可回收物”,街道也建立了大型回收站,距离我家不到2公里。但保洁员不肯收集低值塑料和玻璃运过去,都当作其他垃圾扔了,因为既没有多少收益,又没有强制考核,谁愿意平白多干活。
我自己攒了两大包,骑车送到回收站,很大很干净的场地,但工作人员说不接收居民个人投递,只有签署了协议的物业才能投递。
得,两头堵死了。怎么办?
我把东西送去了街道办事处,跟相关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他们表示感谢,说会研究解决方案。

11月
11月9日
趁“双11”活动期间,我网购了项目所需的图书和办公用品,的确比平时便宜。结账时看到“顺手买”有特价2.9元的办公剪刀,想着办公室刚坏了一把剪刀,就顺手一起下单了。可结完帐再一看,这剪刀竟归属于另一家旗舰店,单独发货。
2.9元,这还不够运输成本吧,再考虑包装、碳排,愈发难以接受。于是把剪刀退掉了。不是急需的东西,哪天线下买吧。
11月10日
我从不在盒马买盒装的蔬菜水果熟食,因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站可以买到不带包装的。但我偶尔会买盒马的盒装面包,他家盒子是1号塑料PET的,跟矿泉水瓶材质相同,按理说可以回收。但今天拿着积攒的塑料盒去废品回收站,却被拒收。投放到社区蓝桶,保洁员说他们的渠道也卖不掉,只能当作其他垃圾扔掉。
我又找到盒马门店,问他们是否可以回收塑料盒、平时的废弃盒子怎么处理,店员说不回收、都扔了。
唉,看来怎么组织起有效回收,目前的路尚未打通。盒马呢,或许也没考虑它卖出去的海量的“盒”该怎么办吧。
我决定,在盒马解决盒子回收问题之前,不再购买他家任何盒装食物了。
近期在回收站观察到的利好情况也有两个:塑料奶茶杯攒多了可以回收(PP材质),铝制的咖啡胶囊也可回收。有人攒了约二百个咖啡胶囊拿去卖,数量惊人。或许是办公室很多人喝?
常喝咖啡的小伙伴说,雀巢是有胶囊专项回收的。
11月16日
去深圳出差,顺便把办公室和家里攒的两大包一次性干电池带过去,拜托当地小伙伴带到靠谱的社区分类投放。因为目前全国只有深圳市和台湾地区,是把干电池作为有害垃圾回收处理并再利用的,其他地方都当作其他垃圾焚烧填埋了。
感谢深圳有这家“格林美”,能让电池里的各类金属重新变成“城市矿产”。
11月18日
高铁动卧上“赠送”的轻食套装,没啥吃头,产生的垃圾却足足有18件。成本都包含在车票里了吧?能不能拒绝强制消费,从票价里刨除这部分钱呢?(其中的消毒清洁包,还包含一管皮肤粘膜消毒剂。)
11月30日
给孩子买的蛋筒,撕开包装纸,里面居然还有一层塑料托。一层纸还不够保证卫生吗?
于是实际吃到嘴的蛋筒,体积比外表看上去又小了一圈儿。
听小伙伴说,某些现场制作的甜筒式冰激凌,外面也带塑料托了。

12月
12月3日
在和合谷扫码点餐,发现馄饨只卖大份、小份售罄。怎么个意思?强制吃大碗?
我不太饿,吃不下大份,于是改买鸡排饭,注明“米饭减半”,却仍给了整碗饭。看来大师傅并没注意顾客备注,下次我得去出菜口盯着大喊“米饭少来一半”。

X月X日
看到新闻里有个热门事件,网友们为了纪念一位早逝的青年,买了大量奶茶汉堡送到事发地点以表纪念。
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新闻图片里遍地的汉堡奶茶转眼都成了垃圾,着实令人心疼(环卫工人还要辛苦收拾)。
评论区有人讨论“祭祀用的食物撤下来之后能不能吃”,似乎各地风俗不同,大部分回答“祭奠自己家的祖先的、没坏掉的贡品就可以吃”。
除了祭祖之外的呢?想了想,我也会在某些特殊日子买一些纪念逝者的食物,但我都吃光了。——“你以前爱吃的东西,现在我(们)替你吃了,大家都想念你呢。”

年终
2024年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是关于中小学一次性餐具。
前年听同事说,她刚上小学的孩子,学校午餐是校外配的盒饭,使用的都是一次性餐具,全校上千人,垃圾量惊人。我又问了其他一些北京的家长和老师,发现提供盒饭的学校还不少,有些是没有学生食堂,有些是食堂规模不够,部分年级只能吃盒饭。
于是我们找各种渠道,提出了“无废学校”“无废食堂”等政策建言,包括食堂应选用非一次性餐具,也包括应按照学生年龄段提供适量的食物,避免浪费。
秋季学期,同事发现孩子学校午餐改成了“桶餐到班”,餐具也换成不锈钢的了,这是北京市中小学统一施行的新举措。
左右滑动浏览
公众号“现代教育报”2024年9月2日发布文章《事关中小学生!新学期,北京校园餐迎来新变化》部分内容截图
虽然不知道是否是我们的政策建言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开心,孩子们不仅用上了质量可靠、卫生消毒的循环餐具,也能按需取餐,减少食物浪费了。
除了学校食堂,我知道北京还有很多单位的食堂在使用一次性餐具(包括打包),习惯了的人们会觉得理应如此、难以改变,但真“变”起来,可能并没有多难。
例如故宫博物院的员工食堂,早就取消了外带的一次性餐盒,员工如果不想堂食,就要自带饭盒打饭回办公室。
看起来不方便,但老一辈的食堂,不都是这样嘛。由奢入俭,习惯就好。
/ 后记 /
如果你想要了解莲蓬过去十年来是如何在生活的点滴中践行垃圾分类的,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阅读2014-2023年莲蓬的垃圾日记。
在公众号上更新了十年《垃圾日记》的莲蓬
终于要和大家直播间见面了!
2月28日晚7点
莲蓬将和神秘嘉宾一起做客自然之友视频号
聊聊她在怎样的机缘下开始记录“垃圾日记”
又是如何把这件小事坚持了十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直播间
(欢迎莲蓬的粉丝们来围观,也可以把你想和莲蓬交流的问题提前写在留言区~)
点击上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