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7日自然之友野鸟会鸟调与观鸟活动通知 | 会员小组.野鸟会

2020-09-13

2018年1月6日在圆明园观鸟。

活动时间:2018年1月6日星期六8:00-12:00

集合时间:8:00之前(有圆明园公园年票的请带上,也可自行购票)

集合地点:圆明园南门广场左侧的“清史书店”南门前

领队指导:汪周(报名电话:13810776575 短信报名即可,有需要购买新的《北京野鸟图鉴》的请注明,每本50元。))

 

2018年1月7日在天坛观鸟。

活动时间:2018年1月7日星期日8:00-12:00

集合时间:8:00之前(有公园年票的请带上)

集合地点:天坛西门

领队指导:唐俊颖(报名电话:15652678984 短信报名即可)

 

观鸟器材:望远镜是观鸟的必备工具。观鸟用双筒望远镜倍数以7-10倍为佳。一支队伍中往往也需要有一至两台单筒望远镜。没有望远镜的朋友也没关系,可以先体验,在参加多次活动后再决定购买何种望远镜。

观鸟服装:不要穿红、黄、橙、白等颜色鲜艳的服装,尽量选择与自然环境颜色近似的衣服。

观鸟举止:动作轻缓,不要高声叫喊或聊天,不要用手直指鸟的方位,更不能扔石头惊吓鸟类。

观鸟指导书籍:《北京野鸟图鉴》,自然之友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自然之友”办公室有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12月23日圆明园鸟调西路回顾:

今天上午的天气是晴转多云,没有风,户外观鸟比较舒适。

鉴碧亭附近,有1只大斑啄木鸟、3只乌鸫、4只灰椋鸟、2只沼泽山雀、2只白头鹎。

我们刚到湛清轩时,四周显得很安静,只看到了两小群灰椋鸟(一共18只)和3只小嘴乌鸦。原来是有1只雀鹰在这里,我们刚发现它,一只喜鹊就把它赶了起来向北边飞去,灰椋鸟们也集体起飞追击了一下。雀鹰走后,树林里很快变得热闹起来,有2只星头啄木鸟、1只大斑啄木鸟、1只灰头绿啄木鸟、5只红尾鸫、2只红胁蓝尾鸲、2只沼泽山雀。

在春泽斋,有1只星头啄木鸟、2只大斑啄木鸟、2只山斑鸠、4只珠颈斑鸠、1只小嘴乌鸦、1只红尾鸫、3只沼泽山雀、1只金翅雀。那只雀鹰又一次现身,继续向北边飞去,这次不知道是又被谁骚扰了,它想多待一会儿也不行。

在夹镜鸣琴,有2只珠颈斑鸠、3只红尾鸫。2只山斑鸠趴在柳树顶上晒太阳,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非常醒目。

在曲院风荷,我们遇到了三种啄木鸟的小聚会,有2只星头啄木鸟、1只大斑啄木鸟、2只灰头绿啄木鸟。大杨树树身上的缝隙被水泥封住了,一只灰头绿啄木鸟奋力地把水泥啄开,还探头探脑地往缝隙里面查看。1只戴胜落在杨树高处的小树枝上,用它长长的喙梳理羽毛,给了我们仔细观察的机会。空中还有1只金翅雀飞过。

在天然图画,有4只山斑鸠、1只雀鹰、1只小嘴乌鸦、1只红尾鸫、2只红胁蓝尾鸲、2只白头鹎。

——叶文

2017年12月23日圆明园东线鸟调回顾

今天我们随同一些鸟友到圆明园观鸟。

刚进门,发现这里成了灰喜鹊的天地,到处都是。我们数了数,大概有50只!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喜鹊和树麻雀。这时一只星头啄木鸟从天空中飞过,飞行的轨迹是波浪形的,可漂亮了。然后我们听见了乌鸫的叫声,声音类似于尖叫。一抬头,看见树上大概有五六只乌鸫,真给面子。这时有一只大斑停在我们眼前,离我们可近了,不过也就停了三秒钟的样子就飞走了。

我们又往前走了一段,这里灰椋鸟最多,他们一小群一小群的,到处嬉闹,其次就是灰喜鹊和树麻雀。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吃吃喝喝”的声音,这肯定就是沼泽山雀在叫了。我们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两只,他们好小啊,也很淘气,一直在树上蹦蹦哒哒的。

在凤鳞州,我们不但听见“吃吃喝喝”的声音,还听见“吃吃喝”的声音,这说明这块儿有沼泽山雀还有大山雀。我们赶紧四处寻找,终于找到这几个小家伙,大山雀们有些在树上蹦蹦哒哒,有些在空中飞来飞去,之后扎进柏树丛里。沼泽山雀停在树上,不知道它们在做什么。这时附近响起了非常洪亮的声音,很明显这是白头鹎在叫。他们非常淡定地落在树上,一动也不动。还有两只燕雀飞到了树上,不过很快就飞走了。

在浩然亭,“一坨坨”山斑鸠和珠颈斑鸠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什么我说它们是“一坨坨”而不是“一只只”呢?因为它们实在太肥了,一定是吃了不少东西,这样才能让身体变得暖和。这时附近响起了“二二”声,原来是一只小嘴乌鸦,从高高的天空中飞过。一会儿又有很多“吃吃喝喝”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说明这里有很多的沼泽山雀,果然让我们找到了好几只,这里真是沼泽山雀的天堂啊!

这时,有几只黄腹山雀引起我们的注意,它们在树上蹦蹦哒哒,有两雄一雌,多么漂亮呀。我们正在欣赏的时候,突然响起了“咝咝”声音,抬头一看,发规是两只戴菊飞进了柏树丛里,可惜飞的太快,我们只看见了“肚子版”戴菊,没有看见它头上的小菊花。

在思永斋附近,我们开始寻找震旦鸦雀。聪明的绿洲老师放了段震旦鸦雀的叫声,果然,它从芦苇丛中很给面子的露出了头,还发出叫声回应。我们一共看见了两只,真的很幸运呢。在看震旦鸦雀的时候,我们还看见了一只普通鵟从头顶飞过。

含经堂附近少不了黑天鹅,天鹅宝宝们还需要父母呢,它们看不到爸爸就叫。在那里还有一大群绿头鸭,不过我们发现里边竟然混着一只黑水鸡,一只鸳鸯,还有在圆明园很偶见的绿翅鸭。这时我们身后传来金翅雀的叫声,不过我没有看见它的真身。

玉玲珑岛啄木鸟最多,我们看见了大斑啄木鸟,还有灰头绿啄木鸟。接着绿洲老师还有曹老师给我们讲起了鹀的事情,他们说,以前这里全是枯草,满地的鹀在啄食草籽,现在草没了,鹀也不见了。看来保护环境很重要啊。

这时我们在很远的地方看见了红尾鸫,还有一只精瘦的戴胜,很多灰喜鹊在觅食。一只乌鸫在我们头顶飞过,树上有沼泽山雀在叫唤,让我们看了一个够。除此之外,地上还有很多树麻雀等。这时一只较为少见的白鹡鸰飞过,能看见它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

在狮子林,我们看见了正在求偶的黑水鸡,他把他的尾巴敞开,看起来更丑了,真不明白它们是怎么求的偶。这时一只大斑啄木鸟就在我们眼前,离得特别近,大概只隔了一米左右,我们不用望眼镜就能观察得一清二楚:它穿个大红裤衩,一边啄一边往上爬,啄木的声音可响亮了。这时有观鸟的朋友在芦苇丛里发现什么东西,我们拿起望远镜一看,原来是一只少见的大麻鳽!我们太开心了。之后,又开始寻找鹪鹩,但是一无所获,不过我们看见了大麻鳽展翅,还算是幸运的吧。

我们在白桥要和西路的鸟调朋友集合的时候,看到了四只绿头鸭,还有四只小鸊䴘。等我们在一起交流时,西路的鸟调朋友说他们看到了暗绿绣眼鸟,真是太幸运了。

 我们往前走了走,又看见了四只小鸊䴘,到春泽斋的时候,还听到了黑头鳾的叫声。这时我们又看见了沼泽山雀和大山雀,当然黑头鳾和黄腰柳莺也出现在我们眼前,真是一个大惊喜啊。

——文:张道冲

 

2017年12月24日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回顾

时间:上午8:00-12:00

天气:晴,大风

早上七点,墨蓝的天空上,星星和月亮还没回家,太阳已经迫不及待要来接班了。东方的天际线附近被画上了两种不同的色彩,上半段的深蓝色和下半段的蓝紫色,似乎预示着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周末的清晨,整个城市还沉浸在睡梦中,路上车辆行人都不多,偶尔能听到路边几声麻雀和喜鹊的早安问候,头顶三三两两飞过几只勤快早起的乌鸦,也或许是它们昨天没有吃饱,要赶在大部队前面到达郊区的美(la)食(ji)广场。路过天坛北门时,想着要不要进去,犹豫间,一个黑影从眼前略过,紧急刹车靠边,扭头寻找。在距离自己三、四米的大树树干上,与视线等高的地方停着一只没戴红帽子的灰头绿,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啄木鸟,最初的兴奋过后才想起拿手机拍照。就在我即将按下拍摄键的瞬间,她害羞似的飞到了远处的树干上,特写没拍成。遗憾地收起手机,骑上车,向西门全速前进。

七点半左右到达西门,离集合还有半小时,便一头钻进了旁边的小树林。刚走进树林,伴随着“吱”的一声,一只啄木鸟大小的鸟儿从前方飞出,越过头顶,向身后小马路对面的树丛飞去。此时天蒙蒙亮,再加上逆光,只能看出黑色的剪影,但从飞行的姿态和那一声鸣叫来看,不太像是啄木鸟。脑中正搜索着可能的鸟种,又有两只一前一后地飞出,与先前那只一样,都是跟我打一声招呼,然后急急忙忙飞远,仿佛生怕自己落在后面抢不到好位置而无法饱餐一顿。

收回视线,刚才鸟儿飞出的地方传来白头鹎抑扬顿挫的标志性声音,我转身蹑手蹑脚向着声音的方向移动。前方是一幢破旧的两层小楼,与右边公园外墙形成一个夹角,零零散散分布着掉光叶子的矮灌木,地上散布着一些垃圾。还没找到白头鹎,倒是先注意到了在杂乱的枝条和垃圾间觅食的乌鸫。矮墙前的小树上拴着一条细绳,两只白头鹎站在上面东张西望,像极了五线谱上的音符。再向左边看去,嚯,一棵瘦瘦小小的矮树上,高高低低停着十来只白头鹎,这矮树俨然成了他们的集体宿舍。正待细看,“啊,啊”两声乌鸦叫,身后高树上一只大嘴也赶来凑热闹。似乎生怕我听不到他的问候,还特意飞到更近的矮墙上大声说着“早啊”。一番展示之后,他飞向西门旁边的大树,站在最顶端的枝条上,眺望远方。耳边突然又传来“吱”的一声,寻声看去,院墙里的大树上停着一只灰椋鸟,原来之前那三只啄木鸟大小的鸟儿是灰椋鸟呀。只见他稳稳地蹲在树枝上,一副吃饱喝足的悠闲模样。

用望远镜漫无目的地扫视了一下,目光定格在正前方稍远处的高树上。那里昂首挺胸站着一只鸫,晨光撒在他身上,从胸部到肚子,整个呈现鲜艳的橘红色。红色的肚皮,这是什么鸫?赶紧翻开图鉴,“赤”字开头的没有赤腹鸫,只有赤腹鹰和赤颈鸫,显然不是前者,而后者只有脖子是红色;斑鸫正面不红;图鉴上红尾鸫只有侧面照,看肚皮也不是很红。算了,不管啥鸫,有活的在眼前,先不看图鉴了。合上图鉴,刚好看到迎面走来的陈小娓老师,她也拿着望远镜向鸫所在的方向观察。我三步并做两步跑过去与她会合,经陈老师判断为红尾鸫。确定了身份,两人才注意到已接近集合时间,快步走向西门。

西门前已聚集了一小队人,大家相互打着招呼。小佳宁还带来了亲手制作的圣诞树饼干,这份特殊的圣诞礼物真是意外的惊喜。今天来的大多数都是老鸟友,领队李强老师没有再做过多的介绍,直接进入观鸟正题。西门附近的杨树林和草坪很是热闹,鸟儿们似乎预感到今天会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黑尾蜡嘴、灰椋、戴胜、八哥、三种啄木鸟相继亮相,草坪上更是成群的珠颈斑鸠在吃自助餐。一只橘色外形酷似加菲猫的流浪猫,在众目睽睽之下埋低身体,向选定的目标——一只圆润丰满的珠颈斑鸠,缓缓地匍匐前进。斑鸠看似聚精会神地觅食,实际早就发现了埋伏在矮草中的捕猎者,在猫咪跃起的前一秒,斑鸠不慌不忙拍拍翅膀飞了。一次失败没有让猫咪放弃,他转向另一只斑鸠,同样也没有成功。经历了两次失败,猫咪有些自暴自弃,干脆不埋伏,直接扑向三、四只斑鸠聚集的地方,大家都笑称那是一只笨猫。旁边小朋友无心的一句“野猫抓鸟”,引来了李强老师严肃的纠正“不是野猫,而是流浪猫”。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被人遗弃的宠物猫,城市里大量的流浪猫狗造成许多社会问题。此外,据国外报道,估计流浪猫已令63种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绝种,这很类似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所以养宠物前一定要想好是否有时间、精力、耐心照顾它,一旦决定养,那么无论顺境或逆境、健康或疾病、健壮或衰老,都要爱它尊重它,做到不离不弃!

通向西北空场的路上,先后遇到的三个树洞和几个喜鹊窝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树洞巢和树枝巢开口的朝向问题。第一个树洞是春天观察到的戴胜的巢,第二个业主不明,第三个则是大斑啄木鸟的巢,这三个树洞的洞口朝向出奇的一致,都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东方。或许是朝东窝里比较暖和;或许是为了让雏鸟看见清晨第一缕阳光;或许是为了不让自己偷懒,能第一时间出去觅食喂养幼鸟。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春天,同事在朋友圈发的喜鹊搭窝、孵小鸟、小鸟出窝的一系列内容,印象里喜鹊那个树枝巢的开口方向好像是朝西,看来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进入空场,预报的五、六级大风姗姗来迟。小柏树在风中夸张地扭动着腰肢,树顶居然还站立着一只金翅雀!他紧紧抓着顶端的枝条,跟随小树一起摇摆,酷似游乐园里的海盗船。如此坚持了一、两分钟后,不知是晕船了还是玩够了,金翅雀张开双臂,不由自主地顺风飘远。

忽听灰喜鹊紧张的报警声,李老师最先意识到可能附近有猛禽。果然,一只雀鹰背对太阳朝我们这边逆风飞来。他以前进两米倒退一米的速度艰难移动着,终于在与大风对抗了两、三分钟后,突然如断了线的风筝,随风向着来时的方向远去。

苗圃外的树林里,聚集了一小群躲避大风的燕雀,一只调皮的小松鼠跳到地面的井盖边,喝上面的积水。苗圃里见到了空降的唐老师,她已在苗圃观察有一段时间了:没有发现今天的目标鸟种戴菊,倒是看见一只红胁蓝尾。根据唐老师的指点,大家来到红胁蓝尾出没的地方——以往拍鸟大爷们占领的宝地。今天大爷们没在,众人在灌丛前静静地等待主角登场。一只雌性红胁蓝尾鸲小心翼翼的从灌丛里跳出,但很快又钻回灌丛。我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灌丛中的动静,期待她能再次现身。几只麻雀在空隙间混淆视听,突然一个黄绿色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我脱口而出“柳莺?”待它跳转身,露出正脸,淡色的白脸蛋儿跟印象中的柳莺形象不太符呀。正想着,它窜出灌丛,跳到地面井盖上喝水,身边的鸟友才看清它的真面目,确定为黄腹山雀。翻图鉴才知道,以前看到的黑头白脸黄肚皮的黄腹山雀是雄性的,今天这位是个姑娘。

离开苗圃,来到长耳鸮的故居,李强老师第n次讲起了长耳鸮的故事。从十几年前的几十只,到前两年的18只,再到现在的一只没有,让大家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人类行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随行的唐老师还提到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由于修建道路、开垦牧场农田、竖立围栏等人为活动,使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栖息地分割成小面积不连续的栖息地斑块,导致野生动物集中在某一地区出现,种群间相互的基因交流受到影响,由此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影响。记得之前在新闻里看到过X地区X动物频繁出现的报道,记者给出的评论是生态环境变好了,现在看来未必是好现象。

本次活动共27人参加,其中孩子4人,总共观察到鸟种24种。这次鸟调是2017年的最后一次,简单做个观鸟年终总结吧。第一次观鸟是在去年暑假,但真正喜欢上这项高逼格的活动并且坚持写回顾是从今年开始的。这里要特别谢谢小鸟友李佳宁同学,他几乎每周不间断的观鸟也影响了我,让我渐渐爱上了观鸟。观鸟以后,在外不再低头走路,到哪里都控几不住我记几的抬头望天找鸟,听到鸟叫声就像中了咒语,停下脚步四处寻鸟;观鸟以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写回顾,比高考都上心,只为记住每一个观鸟的瞬间;观鸟以后,最常玩的游戏是“找不同”,拿着图鉴来回翻看长相近似的鸟类照片,疑惑着如此相似的鸟儿,为啥不分到同一种;观鸟以后,认识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找到了组织,可以一起分享看到新鸟种的喜悦,学习鉴别鸟种的知识。每次看到新鸟种,都会无比兴奋,喜欢那份不期而遇的惊喜;但若没有,也满足于看那些常见鸟种的各种行为,套用当下一个流行词语,这应该算是“佛系”观鸟吧。最后感谢照片提供者吴春梅同学和宫小语同学!

——文字:宋扬文